今天,想藉由這位在門診4個月減重15公斤的患者朋友,來討論什麼是減重復胖的溜溜球效應?以及如何避免溜溜球效應的發生。
非常重要!歡迎分享這個重要的觀念給身邊的人!
———
患者病例
四個月減重近15公斤:80.7->66.1公斤
減去脂肪重:13.4 公斤(減去體重大部分為脂肪)
減去肌肉重:1.3 公斤
內臟脂肪面積:194->83 cm2
▐ 代謝率與肌肉量
大家知道身體的代謝率跟什麼最有關嗎?(這邊是指兩個日常活動程度一樣的人而言)
答案是:肌肉量。
減重時,我們體重下降,下降的體重包含肌肉及脂肪。若下降的體重中,大部分是肌肉,身體的代謝率會跟著下降。
舉例來說:一個80公斤的男性,當他減重到60公斤,減去的20公斤,其中包含了肌肉與脂肪。
若這20公斤中,有15公斤都是肌肉,其中5公斤是脂肪,這個時候,因為減去的體重3/4都是肌肉,所以他的代謝率會大幅下降。
▐ 代謝率大幅下降=每天身體消耗熱量降低=容易復胖
這代表,60公斤的他,如果吃進去跟80kg時平時飲食一樣的熱量,因為代謝率下降,身體運作時消耗的熱量下降,所以身體所需的熱量下降。
此時,若吃一樣的飲食,多出來的熱量,會讓體重會很容易復胖。
更可怕的是,復胖後的體重,大部分會是脂肪。
所以,若是復胖回80公斤,他的身體會擁有80公斤的體重,但卻有比減重前更多的脂肪。
此時,復胖後的身體組成已經跟減重前的身體不同了——肌肉量更少,脂肪量更多。
所以,復胖為80kg的他,「會比還沒減重前更容易變胖,更難減重」。
▐ 溜溜球效應:瘦得快、胖得快,最後瘦不下來
是不是很可怕呢?
這就是溜溜球效應:因為肌肉重量是脂肪的3倍,如果減重時肌肉降得多,體重可以下降得很快,但也復胖得快,復胖後,更難瘦下來。
———
▐ 中藥調理維持氣血及肌肉量
所以,在幫患者減重時,我其實並不非常在意患者每次瘦的公斤數(不過大家在意的都是這個呀~~),而是會密切注意,大家瘦下來的體重之中,肌肉重有多少?脂肪重有多少?
如果當次瘦下來的肌肉量太多,我就會調整用藥方針,僅量維持患者的肌肉量。
(同樣重量的脂肪與肌肉,脂肪的體積是肌肉的三倍。也就是說,同樣是減下一公斤,如果減的是脂肪,你的身型會比會比減下一公斤的肌肉看起來苗條得多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