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是女性非常重要的生理特徵。從中醫觀點看,女生在14歲左右,子宮發育成熟,腎中精氣逐漸充盛,開始產生天癸物質,接著在天癸的促進下,衝脈和任脈氣血充盛,血海滿盈而注入胞宮,月經開始按時來潮。婦人良方及要中提到 「凡醫婦人先須調經」,所以在治療女性朋友的疾病,我會很重視卵巢子宮的調理。
每個月月經都有來就算是健康嗎?
月經來潮的週期、時間長短、經血量及來潮時所伴隨的症狀可以提供醫師基本的診斷資訊,但其他內在資訊像是卵巢是否有排卵? 卵泡發育是否良好?黃體功能是否健全?並無法由月經來潮與否得知。
而簡單的基礎體溫測量可以幫助醫師推斷這些訊息。
什麼是基礎體溫?
基礎體溫,是身體不活動,僅維持基本生理代謝所需時身體的溫度;可以良好的反應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情形。
基礎體溫告訴我們的事
臨床上,有婦科孕產問題的女性朋友,我都會請大家回家記錄自己的基礎體溫,作為體質判定、用藥參考跟療效評估,但很多人都很疑惑:我又沒有發燒,為什麼要量體溫呢?我覺得我的體溫每天都差不多,並沒有特別熱或特別冷,量出來會有差別嗎?體溫跟我的體質有什麼關係?
基礎體溫可以告訴我們什麼訊息呢?
-
評估有無排卵
-
預測排卵日期(行房日)
-
了解婦女的黃體功能
-
追蹤懷孕或流產
-
中醫體質的判定
-
評估治療效果
簡單的體溫測量就可以告訴我們這麼多訊息,這些訊息讓大家可以自己在家簡單預測排卵,也可以協助醫師做診斷,是不是一舉數得呢?所以當醫師請大家回家記錄基礎體溫時,千萬不要偷懶哦!
基礎體溫測量方法
-
準備基礎體溫計及基礎體溫記錄表
-
將基礎體溫計及記錄表放於床邊,在早上醒來,身體躺著還沒有活動的狀態下,放於舌下測量,並將體溫記錄於記錄表
基礎體溫判讀
(1)正常基礎體溫
一個正常、有排卵月經的基礎體溫表應包含幾個要素:
-
高溫期及低溫期雙相
-
由低溫期最低溫爬升到高溫,所須時間不能超過兩天,高低溫需相差0.3℃,就是6格(一格為1. OV)
-
高溫期須維持12-14天
-
溫度穩定,無過多高低起伏鋸齒狀
因此,基礎體溫表給我們的訊息包括:
-
是否有排卵?有排卵則會有高低溫雙相
-
排卵是否順暢?高低溫需相差大於0.3℃,且低溫爬升到高溫所須時間不超過兩天,則排卵順暢
-
黃體功能是否健全? 高溫期持續12天以上且高溫期溫度大於37.5℃,則黃體功能健全
(2) 無排卵
基礎體溫維持在低溫期,沒有出現高低溫變化,代表為無排卵週期,可能卵巢功能有障礙。
(3) 黃體功能不足
如果基礎體溫表中:
-
低溫到高溫溫度爬升速度太慢(超過兩天),高溫期天數持續太短(小於12天)
-
高溫期溫度不夠高(小於37.5℃)
表示可能有黃體功能不足,無法分泌足夠的黃體素穩定子宮內膜,沒有良好溫暖的環境,胚胎可能不易著床,或是容易早期流產。
(4)卵泡期過長
低溫期也就是所謂的卵泡期,低溫期若超過14天,表示排卵出現障礙。原因可能是卵巢本身出現問題,也有可能是體內其他內分泌紊亂造成,像是多囊性卵巢、卵巢早衰、高催乳素血症,都有可能造成排卵障礙。
(5) 懷孕
若高溫期超過16天且溫度持續不下降,可能已經懷孕,可以驗孕做確認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