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調理二三事

by JenYuTsai
前幾天,一位阿嬤帶著孫子一起來看診,想幫孫子調理過敏跟發育,看完後,阿嬤偷偷說:「我帶溫孫來調身體,都不敢跟媳婦說,因為媳婦不喜歡一直讓小朋友吃藥,她會不高興。」
這讓我不禁思考,在孩子調理上,醫師是否應該扮演更深入的角色。
現代人生活忙碌,孩子常的照顧者通常有好幾個,除了父母、還可能包括爺爺、奶奶、外公、外婆、姑姑、舅舅、阿姨⋯等。
照顧者對於孩子健康照護的意見不同,其實是門診常常遇到的狀況。

都是愛,只是方式不同

前幾天遇到的這個狀況,阿嬤跟媽媽對於孩子都是出於愛:阿嬤希望藉由調理,改善孫子鼻過敏跟發育的狀況;而媽媽則是擔心孩子吃藥對身體會有不好的影響。

中藥、西藥?互相理解才是上策

中醫在孩子體質調理上,是藉由增強孩子的「本質」,降低生病、過敏的機率,並且在孩子生病時,給與「抗病」及「增強抵抗力」的雙重治療。
若是不了解中醫本質的人,可能會認為孩子怎麼一直在吃藥?是不是身體很弱?中藥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?

讓醫師扮演溝通的橋樑

這個時候,我會希望那夠讓孩子的照顧們都理解中藥調理背後的意義,一起跟孩子來看診也好,若沒時間,打電話來診所也好,讓醫師能夠充分的對照顧者說明。
若因為孩子要不要吃中藥這個問題,影響到照顧者間的感情,對孩子是不好的事,也是我們所不樂見的呀!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