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治療 憂鬱症與中醫:海中尋找浮木的你 by JenYuTsai 2020-10-18 「我覺得自己很沒用,什麼事都做不好…」 這個病患,是一位30多歲的女性患者朋友,本來是要來治療鼻過敏的問題,但在問診的同時,觀察到她的臉色與一般人不同: 臉上沒有笑容,唇齒緊閉,面色微青黃,講話沒有力氣且唇部微微顫抖,脈象關尺沉軟弱無力(尺部尤甚)、偶有弦細脈在關部出現,腹診有現腎虛的狀況。 詢問後,她才說出她有憂鬱症的病史,大學畢業後因為工作不順利而發病,現在平均一年會發作兩三次,每次持續一兩個月,已經持續使用西藥控制兩三年了,但是當情緒起伏及壓力比較大的時候,仍然很容易發作。 這次來就診時,剛好是她憂鬱症發作期,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她的狀態不是很好,講到一半眼角微微泛淚,但是仍然很努力的讓自己表現得好好的。 憂鬱症不是想不開、不是不知足 憂鬱症的患者,我的形容,像是心中有一個黑洞,平時戰戰兢兢不掉入黑洞中,但當身體「能量不足」的時候,就很容易被吸入黑洞深海中,而進入憂鬱的漩渦。 因為是心靈上的疾病,非外表可見,所以常常受到大眾誤解。 舉個例子來說,憂鬱症其中一個典型的症狀是「虛弱、疲勞、無力」,在發病的時後,可能從床上爬起來、到巷口便利商店買個東西、轉帳繳費,這些一般人覺得很簡單的事,對患者而言都有如登天之難 ; 好不容易,勉強做了完成一件事,身體感覺就好像耗盡了所有元氣一般,再也沒有多餘的力氣。 很多人沒辦法想像,一個四肢健全的人為什麼可以整天躺在床上、待在家裏,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病患的種種疲累虛弱是「懶惰」、「裝病」; 憂鬱負面的念頭是因為「不夠努力」、「想不開」,甚至有位知名綜藝主持人公開表示,憂鬱症的患者是「不知足」才會有憂鬱症 (多少憂鬱的患者會為這句無知的話流下眼淚啊)。 <房思琪的初戀樂園>作者林奕含也是重鬱患者,她曾提到,重鬱症讓她失去閱讀的能力,熱愛文字的她,因此極度自責,更因為重鬱,她無法參加大學期末考,再請假時還被系主任霸凌。 「能量的耗竭」為憂鬱症的根本 一般人以中醫的觀點提到情緒的疾病,都會想到「肝氣鬱結」,以我的經驗,除了氣鬱結外,在憂鬱症發作時,臟腑的能量會處於耗竭狀態,進而產生一連串「虛證」的症狀。 「能量的耗竭」,反而是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。 能量耗竭會產生一連串的憂鬱症狀包括: ✔︎心氣心血不足→無法專心、心慌、心悸、無法入睡 ✔︎脾胃氣陰不足→吃不下東西、四肢無力 ✔︎腎氣(精)不足→虛弱、沒有元氣、記憶力減退、擔心恐懼、想哭 ✔︎全身氣血不足→手腳無力、頭暈 必須避免「虛」與「鬱」的惡性循環 在這些虛、鬱的症狀下,如果沒辦法解鬱及補虛(此處的虛,需要視患者的症狀去判斷要怎麼補)同時處理,就很容易產生惡性循環。 1. 憂鬱症發作的患者很努力想要過正常的生活→消耗過多能量 2. 無法很好的掌控原來的生活,內心覺得挫敗→肝氣鬱→剋及其他的臟腑,使其他臟腑功能更虛,惡性循環發生。 治療方向 這一位患者,屬於脾腎兩虛加上容易肝氣容易緊繃的體質,所以只要壓力過度累積,能量一鬱結,就會造成脾腎能量耗竭,而產生憂鬱的狀況。 ✔︎憂鬱發作期必須要「疏肝」、「解鬱」、「適當補充能量」 ✔︎平時穩定期則要「調補脾腎」,維持脾腎的陽氣在足夠的狀態,如此身體情緒狀態就能夠長期維持穩定。 (每個憂鬱患者需要調整能量的臟腑不同,需要補的陰、陽、氣、血的比例也不同,此處是專指這位患者而言) – 小記: 這個病例講得有點多,想要獻給每一位願意把自己心中的黑洞交給醫師填補的人,謝謝你們為自己、為他人而努力,辛苦了。 2020-10-18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